谈经济形势逼近下限时侧重稳增长

商业专用设备2019年12月06日

  导读:近日,国务院总理 先后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和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研究和分析。《第一财经日...

  近日,国务院总理 先后主持召开部分省区经济形势座谈会和经济形势专家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对当前经济形势进行研究和分析。

  《第一财经》获悉,在这两次会议上,针对如何平衡 稳增长 和 调结构 的问题, 表示,当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时,主推调结构、促改革;当经济运行逼近下限时,要以稳增长、控风险为主,同时兼顾调结构、促改革。他还表示,上下限指标值不会一成不变。

  考虑到目前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的现状,当前政策取向中 稳增长 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此前有政府人士向本报透露,预期在投资和消费政策方面会有一定宽松,包括促进信息消费、铁路投资、棚户区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投资等方向将成为重点。而出口方面,商务部已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赴沿海省市调研,真正的政策或许将在7月下旬密集出台。

  底线 与就业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数据显示,二季度GDP增速达7.5%,中国经济增速继一季度后继续放缓。多名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下半年中国经济将继续存在下滑的压力,这一判断得到部分相关政府部门人士的肯定。

  在上述两次会议上针对 上限 和 下限 概念时表示,判断经济运行是否处于合理区间, 上限 就是监测、控制CPI,防通胀; 下限 主要看GDP和就业率,就是稳增长、保就业。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上下限指标值不会一成不变。

  一名接近政府人士对本报分析称,尽管政府有意在经济增长方式上淡化GDP指标,但GDP作为宏观经济的核心数据具有不可替代性。他认为,7.5%的年度增速目标值是根据各种情况计算出来的合理指数,应该是 总理所指的 下限 ,但 下限 并不等于 底线 , 底线 应该是一个参考就业计算出来的数据。

  新华21日发文称,要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GDP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今后几年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至少要达到6.9%以上。所以,对于中国经济而言,增速低于7%这个 底线 是不允许的。

  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姚景源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就业是一个滞后指标,所以目前 稳增长 仍是宏观经济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把增长稳住了,就业才不会出现问题,也能为调结构创造基础和空间。

  根据测算,现阶段我国要保持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GDP增速就要保持在7.2%以上,否则就会冲击就业。上述政府人士称,按过去的经验看,GDP增速低于6.9%时会对就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他判断政府容忍GDP增速的 底线 应为7%。

  在上述讲话中提出,保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上下限指标值不会一成不变。GDP和就业率不是简单的数量关系,因为经济总量很大的时候较低的增长率也能保障较高的就业率,而经济总量较小的时候即使有较高的增长率也不一定能保障充分就业。

  上述政府人士认为,7.5%的增速目标就已经考虑到了我国经济放缓的客观规律和经济体量大的客观情况,如今GDP每增长一个百分点,难度和容积都不同。随着服务业的发展等客观情况的改变,经济增速适当降低也是能保住就业的。

  多领域政策胎动

  在刚刚闭幕的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及央行行长会议上,财政部部长 表示,中国经济上半年增速尽管有所放缓,但就业形势不错。他还表示,中国政府不会像2008年那样再次推出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而是通过改革推进结构调整、城镇化,更好地发挥市场内生性的作用,促进增长和就业。

  不过,市场近期一直预期将有温和措施出台支持 稳增长 。特别是对于 三驾马车 将以何种组合拉动经济,实现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成为了下半年政策层面的焦点。

  分析称,上半年中国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0.9%,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内需,经济结构在发生积极变化。中国政府将继续通过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

  本报上周报道称,历经1~4月出人意料的外贸增速,经过整顿,5~6月份真实进出口状况终于 现形 。疲软的数据已经引发高层的高度警惕,并已加紧研究部署新的政策出台。

  目前看来,在外需疲软的背景下,促进进出口环节的便利化、降低收费、加强信贷支持、加速自贸区建设等措施正在酝酿中,以此稳定外贸形势。

  在上述讲话中提出,加入WTO曾经极大促进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现在要更进一步扩大开放。过去我们的开放主要是贸易,现在还将涉及投资,比如我们正在和美国进行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谈判,要通过不断开放来促进改革。

  在投资和消费方面,7月12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提出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会议称,发展节能环保产业,促进信息消费,不仅有利于破解资源环境制约、释放消费潜力,而且会拉动有效投资,带动新兴产业成长。

  一名接近高层的研究人士此前对本报表示,与消费和出口相比,投资作为传统刺激政策,将作为政府的 杀手锏 审慎使用。 棚户区改造、铁路投资等已经启动,城镇化所带来的基础设施扩建也将发挥作用。 他说。

  盘活存量货币

  尽管在经济下行的背景下, 稳增长 正被日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但高层仍旧十分关注中长期的 调结构 问题。前述政府人士对本报表示,目前对调结构的解读大多集中在产能过剩方面,产能问题只是其中一个部分,中国经济还存在许多深层次的矛盾。

  在上述讲话中明确指出,扩大内需是最大的结构调整,也是稳增长的根本之策。

  在当前调结构的具体方向上, 指出,一是区域结构。要促进中东西部协调发展,推进西部大开发。二是城乡结构。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等。三是产业结构。目前存在第一、二产业部分领域产能严重过剩,而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情况。此外,还有内需和外需不足、金融资源错配等问题。

  事实上,此前中国银行间 钱荒 的问题,就是金融资源错配的一种反映。在当前资金面总体偏紧的情况下,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系也得到了决策者的高度关注。

  中信建投宏观分析师胡艳妮认为,目前经济的下滑仍在可控范围内,管理层可通过货币和财政政策进行对冲。 资金收紧更多从规范角度、化解金融风险出发,不以集中暴露风险为目的,目前是可控的,部分外资大行认为中国将发生金融危机显然言之过早。

  上海重阳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兼首席运营官王庆认为,在整个宏观货币环境处于中性偏紧的条件下,无论银行还是企业,才有动力做存量调整,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

  在盘活金融资产方面,王庆认为核心在于更准确地确定资产价格。更准确的资产价格要发挥金融市场价格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帮助资金进入实体经济。

  一些业内人士表示,无论如何,从经济运行角度看,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增长动力不足,全年延续平稳偏软的 弱复苏 态势已成定局。如何找好 抓手 实现 盘活存量 ,已成为形势逆转的关键之一。

  第142期:聚焦2017长沙配博会精彩看点2017年12月第一周,有关2017长沙配博会的各种消息铺天盖地,成为了工程机械行业本周最有热度的话题。中国路面机械亲赴现场报道了展会盛况。据本前方报道,展会吸引了包括卡特彼勒、三一、中联重科、山河智能、山推、星邦重工等主机企业及300多家国内外配套件企业盛装亮相,更有100余家国际采购商现场采购。阅读更多>>

小孩眼屎多
怎样调理小孩脾胃虚弱
拉肚子吃什么可以缓解
相关阅读
蒋勤勤高清照片被修复,老戏骨陈建斌的太太,颜值比甄嬛还美

蒋勤勤较亚洲台图片被复建,才想到老戏骨陈建斌的老婆,原来这么迷人。 ...

2023-10-18
员工下班后才同意签下劳动合同,南宁一公司被判补偿2.7万余元!

劳动合同续期当天, 在午饭42分钟后 梧州一的公司才准许员工孙继海, 傍晚...

2023-09-23
北京积水潭医院参赞昌平区隔离点医疗队:不畏挑战,不辱使命

2022年5月末9日,收到公立医院紧急状况通知,北京积水潭公立医院10名医护医...

2023-09-19
沪高校就业协议编号前百号均来自这所高校,001号签订合同航天领域

4月1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无锡市高校许多学生...

2023-09-16
破除算法暗箱需形成四人

亦同,正中央网信办牵头开展“清朗·2022年正则表达式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2023-09-15
身高管理成焦点,一文揭晓6大趋势

编者按: 体重减缓已经已是世界性性弊端,愈来愈多的购买者开始瞩目BMI管...

2023-09-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