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巨头竞相设立研发中心提前争抢G人才

商业专用设备2019年10月22日

  除担心牌照外,通信企业在 G即将来临的前夜又添上一件心事! G人才的缺乏让他们

  在 G络还未铺设的前提下,已经提前开始了人才争夺战。

  2005年,这种对 G人才的争夺显得格外夺目。

  据了解,NEC通讯日前在北京组建的“中国 G移动终端研发中心”招聘人数达到70多人,招聘范围囊括移动平台开发、软硬件设计等10多个领域;西门子(中国)则在杭州建设西门子 G研发中心,作为第 代移动通信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基地;前不久,北电络也开始招募80名从事WCDMA、TD-SCDMA等 G设计师……

  早在2002年10月就在杭州建立了 G研发中心的诺基亚,也在中国 G即将到来的瞬间,增大了 G人才的渴望。今年1月,该公司宣布,计划将杭州的 G研发中心人员从180名增加到400名;4月,又在成都签署协议建立第2个 G研发中心。

  朗讯、爱立信、西门子、摩托罗拉等跨国公司以及本土企业中兴、华为也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 G研发中心,竞相招兵买马, G人才一下子“洛阳纸贵”。

  他们能抢到心仪的 G人才吗?

  G人才紧缺

  G人才的缺口将达到50万人以上!这是咨询机构计世资讯在《 G人才市场研究报告》中透露的数据。

  一边是企业对人才的渴求,一边是人才的紧缺,在这种供求矛盾的冲击下,企业招揽不到 G人才的苦恼随着 G工程大规模建设和应用步伐的加快而加深。

  信产部人事司副司长焦桂芳认为,在2G通讯时代,许多大牌通讯设备厂商的研发工作都放在国外,仅在中国设制造工厂。而当前看好中国通讯市场潜力的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许多原本设在北美和欧洲的职位被迁移到中国,其间存在的巨大人才缺口需要通过本地人才招聘填补。更为关键的是, G要求研发与市场和产品的结合更紧密,企业在短时间内更难招聘到这样的人才。

  “要求从传统电信到互联的知识都懂,很难!所以电信缺这种人才。”北电络的 G项目经理李书介绍说,这是一个双面的问题,一方面, G发展的瓶颈就在于应用开发,如何开发出有经济效益的产品和用途,成了众运营商头疼的问题,瑞士的经验证明,欧洲的 G目前并没有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显然,好的应用型人才是关键,有了人才就拿到了 G开发的金钥匙。”李书说,“在 G的第一阶段,以建立系统为主,这对有经验的工程师和营销人员的需求很大,在下一个阶段,即 G在终端的应用,将会要求更多样的人才。”

  “我们中国 G研发中心现在不到70人,除了从国外带过来的团队,大部分都是中国本地员工。”NEC G产品计划部有关人士介绍说,原来计划招聘70个岗位,并特地举办了一个大型 G人才招聘会,但结果却没有招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在中国成立 G研发中心的时间不长,而很多跨国公司都已经捷足先登, G方面的人才已经做了分流;另一方面是既具有相关经验,又适合公司文化的人才相对较少。

  在人才的争夺中,拥有海外留学经验或者工作经验的工程师,最受各大公司欢迎。

  另一类受欢迎的是拥有综合素质的技术人员,一位 G领域的资深技术人员告诉本刊,以往的工作中,很多人只是停留在技术层面的开发,实际综合运用的研究相当少。 G与2G不同的就是电信与互联的应用联结,此前,既懂互联又掌握电信技术的人员并不多。

  挖角与反挖角同时进行

  引起 G人才争夺战的起因缘于业界盛传的 G牌照即将在2006年发放!在这关键时刻,人才储备成为电信运营商以及通信企业的当务之急。

  自2004年初至今,一些大型通信技术公司已经开始大规模向外招聘技术人员和营销人员。本刊在诺基亚站上看到,该公司招聘北京、福州、广州、杭州、昆明、南昌、上海、郑州等地技术经理。而且,像这样类似的人才需求信息也出现在高通、爱立信和贝尔阿尔卡特的页上。

  除了在自己的官方站上刊登招聘启事外,负责人事的企业负责人更多的是穿梭在人才交流会以及猎头公司中,搜寻中意的 G人才。在这场人才的抢夺中,国内企业丝毫不让跨国公司。

  一位不久前跳槽华为业务部的人透露,华为目前正在大批招聘各类专业人才,几乎每天都可以见到新面孔。查询华为的招聘站可以看到,仅在2004年5月份,华为就在沈阳、大连、东莞、惠州、成都、西安举办5场现场招聘会。

  据本刊采访了解,华为为了招聘到、制造与物流类专业人才,曾赶赴惠州举办现场招聘会。而就在这两天,TCL移动组织了驻守惠州本部的主要骨干和全体研发人员到距惠州约150公里的南昆山旅游。

  据说当时TCL移动高层还专门下了一道“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请假”的死命令。TCL移动某研发人员告诉本刊,这在TCL移动是“前所未有的事”。如此巧合,不得不让人相信这是华为与TCL之间“挖角”与“反挖角”的一场斗争。

  挖角的同时为了避免被同行挖角,一些企业对此进行了大幅调薪。一位员工透露,TCL移动一位部长的月工资可达1万多元,加上奖金等奖励,年薪可达 0~40万元。人才争夺战还不仅仅是在国产品牌之间展开,国外通信产业巨头阿尔卡特、摩托罗拉、诺基亚等业界巨头也纷纷大举招聘研发人才。

  “这并非短暂的企业行为。”一位跨国公司的高层主管告诉本刊,“这些人力的储备和部署是与公司的发展战略相关的。”

  在即将商用的前夜, G人才成为运营商和企业在 G商用后能否获取利润的关键。在这种背景下,一种人力解决方案就是增加本土人才的储备。目前,国内的 G人才主要集中在几个较大的设备厂商中,其中华为有4000多人,中兴通讯、大唐各约2000人,中国普天有1000多人。而面对 G时代的巨大市场,这些技术人才是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的。

  各大跨国公司在人才领域跑马圈地,就是想在 G发令枪响之前,尽可能多地占有人才这一稀缺资源,以便在未来取得更加有利的市场地位。

  出路在于培养

  市场上招不到人,怎么办?培养是一条道路。

  2005年11月初,20家国内主流通信公司的200多名工程师完成了摩托罗拉的 G工作许可证认证考试。摩托罗拉工程学院近日对该考试的成绩进行了公布,经过严格考核,这批工程师拿到了 G工作许可证。

  现在,通信企业已越来越多地采取培养人才的方式来充实自己的 G阵营。据了解,现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国内企业华为都开设了自己的研究院,配备企业的 G人才。

  “越来越明朗的 G政策和市场前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热衷于掌握 G技术。”摩托罗拉工程学院院长邵京一告诉本刊,“ G已经是大势所趋,市场对人才的储备需求已经开始增加,技术认证将成为 G人才无形的评判标准。”

  为了保证在 G启动时,有足够的人才帮助运营企业创造财富。2005年7月1日,信产部电子人才交流中心还特意下发了《关于开展“ G技术学院”项目的通知》。在该通知中说, G人才的短缺成为中国 G产业建设的制约因素,已成为影响中国 G技术发展的瓶颈之一。为改善中国 G人才的紧缺现状,促进中国 G产业进程,特联合美国国家通信系统工程师协会(NACSE)共同推出“第 代移动通信技术学院”即“ G技术学院”人才培养体系。

  信产部电信研究院企业管理研究所的专家韩城彬接受本刊采访时认为,靠传统的学院式培养体系,不但不能满足 G人才数量上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 G作为一项实际的经营业务,其培训的重点应该是从增强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经营管理能力出发,结合企业当前的工作内容进行实战式的培训。

  人才战略是运营商和通信企业决战 G乃至未来的重要支点,而培训工程作为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各大运营商和企业未雨绸缪决胜 G的战车之轮。

  轮之不存,车安能进乎!

小儿厌食如何调理
11个月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回事
小程序如何开发
相关阅读
蒋勤勤高清照片被修复,老戏骨陈建斌的太太,颜值比甄嬛还美

蒋勤勤较亚洲台图片被复建,才想到老戏骨陈建斌的老婆,原来这么迷人。 ...

2023-10-18
员工下班后才同意签下劳动合同,南宁一公司被判补偿2.7万余元!

劳动合同续期当天, 在午饭42分钟后 梧州一的公司才准许员工孙继海, 傍晚...

2023-09-23
北京积水潭医院参赞昌平区隔离点医疗队:不畏挑战,不辱使命

2022年5月末9日,收到公立医院紧急状况通知,北京积水潭公立医院10名医护医...

2023-09-19
沪高校就业协议编号前百号均来自这所高校,001号签订合同航天领域

4月19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南京大学获悉,无锡市高校许多学生...

2023-09-16
破除算法暗箱需形成四人

亦同,正中央网信办牵头开展“清朗·2022年正则表达式综合治理”专项行动,...

2023-09-15
身高管理成焦点,一文揭晓6大趋势

编者按: 体重减缓已经已是世界性性弊端,愈来愈多的购买者开始瞩目BMI管...

2023-09-13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