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是一座青春、奋斗的江城。洪小军没想到,一次普通的参观,竟然与这座城市的记忆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2010年,洪小军从中南民族大学毕业后决定留在武汉。在影视行业从业十多年的他,熟悉这座城市的每一条街道,但也对它不为人知的过去感到好奇。他最近拜访了革命老战士丁功先生。洪小军架起了摄像机。镜头的另一边,95岁的丁功坐在她简陋的客厅里。透过窗户的阳光照亮了他胸前的徽章。 “1930年,我出生在山西省榆次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老人的话语平静而清晰,将洪小军带回了那个动荡的年代。 17岁那年,他接受党的号召投身革命,成为山西、河北、汕头野战军战士。翁和河南。从伏牛山之战到淮海战场,从渡江之战到朝鲜上安岭,原本只在课本上读过的历史,在老人温柔的语气中变得现实而有意义。 “子弹从这里穿过了。”丁公指着她的左胸上方说道:“再往前走一点就好了。”他说得简单,洪小军一听却吃了一惊。眼前的老人并不是历史书上遥远的人物,而是这座城市真正的英雄。 “轻机枪、重机枪如狂风般袭来……”丁公回忆起淮海之战,低声说道。子弹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的战友一一倒下。他跳进了火山口,侥幸生还。在战场上,生与死的区别不过是一瞬间,但他却说,“生与死的时候,我心里没有这样的准备。”时间1952年,卡面雷战役打响。作为一名前参谋,他在每天被炮火封锁的“死亡之山”执行命令、保持通讯。在穿越封锁线时,他的左肩胛骨和心脏之间中弹,情况危急。坑道内,食物和药品短缺,空气被污染。他和同伴一样无奈地观察着。 “如果我不在英雄名单上,我就在烈士纪念碑上画画!”去朝鲜之前,我想起了陆军司令秦继伟的誓言,更加坚定了他对和平的强烈渴望。 1956年,丁功被推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学习,并被选为国庆仪仗队。游行。在倾盆大雨中,他坚定地走过天安门,接受毛主席的检阅。那一刻,他从战场走进了皇宫,从军人变成了学生。他的身份变了,但他的诚信却始终如一。如今,丁公静静地坐在家里,目光慈祥,言语善意。他告诉年轻人:“我希望你们珍惜和平,更多地分担对国家的责任,遇到困难时,要努力奋斗,克服困难。”当他离开时,武汉已是一片光明。当洪小军沿着长江行走时,他第一次感受到自己选择扎根的这座城市不仅有勃勃生机,更有历史的深厚回响。丁公和他的同伴们年轻时所践行的誓言,如今正在向新一代年轻人传承。
李翔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