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中国机械制造业
摘要 首次阐明了中国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要求——适用先进方针和可继续发展方针。提出了21世纪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几个主要问题,以求抓住重点、满足要求、加大国际合作、增强发展潜力。 关键词 机械制造业 中国 先进制造技术 可持续发展 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 TH 世纪之交的全球经济发展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世界科技革命日新月异,信息化时代、知识产业时代正在来临;二是世界经济在起伏中进一步增长,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之一,是全人类的共同愿望;三是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经济合作日趋紧密。 我国国内形势也有三个特征:一是国民经济的发展正由量的追求转向质的提高和结构的优化,国家大力促进经济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二是国民经济的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迅速提高,经济体制进一步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三是对外开放总体格局基本形成,正向进一步扩大开放的深度和提高合作质量的方向转变。 在这样的内外形势下,中国机械制造业既面临国内装备市场巨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的机遇,同时也受到国际竞争对手强大和自身适应能力不足的挑战。 在此背景下,探讨一下世纪之交的中国机械制造业的现状和未来、方针和战略、成就和使命,无疑是十分必要的。1 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取得新进展1.1 机械制造业的地位不断提高,方针更趋明朗,保证了行业健康发展1.1.1 机械制造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日趋明朗 中国机械工业产值在全国工业中的比重为2 %左右;重要机械产品的产量近年来不断提高,1996年发电设备产量占世界第四位,机床产量虽有下降,仍占世界第六位。 改革开放的19年中,机械工业总产值平均年增长率达14.0%,高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速度,机械工业是工业生产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 机械产品年出口约 00亿美元,为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五分之一,仅次于纺织服装行业居第二位。 我国的机械制造业保证了国内建设所需装备水平的不断提高,保证了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一些关系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重大装备国产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由于机械制造业作为装备工业的重要地位及其对于国民经济发展的广泛关联度,国家将机械工业、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建筑工业、石化工业同列为国家的支柱产业。1.1.2 机械制造业瞄准发展中的四个重点 国家产业政策在明确机械工业、汽车工业支柱地位的同时,还指出机械工业要以关键的基础机械、基础零部件和重大技术成套设备为重点,促进产品结构优化,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和竞争力;汽车工业要尽快形成少厂点、大批量的生产体制和有序竞争的市场结构,提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和国际竞争力。 为此,机械工业、汽车工业为近期的发展确定了具有基础性和带动性的四个重点: (1)重要基础机械 主要是数控机床、加工中心、生产线,如生产汽车、摩托车的金属切削、锻压和焊接生产线设备及相应的工卡量模具。 (2)重要基础件 主要是液压、气动、密封元件及系统、轴承、电器元件、电力电子器件和重要的铸锻毛坯件。 ( )重大技术设备 主要是大型火力、水力、核发电设备,以及为钢铁冶金、石油化工、交通运输、港口矿山等提供的重大装备。 (4)汽车 主要是经济型轿车、专用底盘、汽车摩托车发动机和关键零部件、大型模具等。1.1. 机械制造业确定基本发展战略 机械制造业确定了产业发展的5项战略: (1)竞争促发展战略 对于企业,要以市场为导向,开发产品,开拓市场,满足需求,取得效益;对于政府,要按照价值规律、供求关系和竞争机制优化资源配置,依靠经济、法律、信息等手段,引导发展方向,培育市场,创造有序竞争环境。 (2)依靠科技进步战略 正确处理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的关系,加强科研成果产业化,积极采用适用先进技术;实施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全面结合的技术创新体制。 ( )有限目标、重点突破战略 采用“特定范围,有限目标,择优扶植,集中突破”的方针,一个时期集中力量振兴若干重要领域。 (4)经济规模战略 扶植大企业走高起点、大批量、专业化道路;发展专业化的“小型巨人”。 (5)内外结合战略 促进国内外产品互通有无,以及技术、管理和资金上的合作,促进行业内外的结合。1.1.4 机械制造业的科技发展方针 从行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相应的科技发展方针,是保证行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 (1)强调适用先进的技术 在适用前提下力求先进,追求先进必先考虑适用:既要水平,更要实效,既讲先进,更看实用。 (2)突出质量和服务 在质量(Q)、服务(S)、供货时间(T)、价格/成本(C)四要素中,区分轻重缓急,权衡利弊,现阶段中国机械制造业要突出的无疑是产品质量(特别强调可靠性)和服务。 ( )以企业为主体 企业要成为产业科技发展的投入主体、实施主体和应用主体。适应这种形势,研究院所和企业进一步密切结合,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发展,有一部分条件成熟的研究所直接进入大型骨干企业集团。 (4)提高自主开发能力 重要的是把自主创新、研究攻关开发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消化吸收有机地结合起来。而自主开发能力不只是产品设计技术,还包括装备和工具技术、材料技术、零部件技术以及技术人才的技能。 (5)增强技术素质 特别要重视只靠市场竞争机制不能得到发展的储备性、预研性、基础性研究,广大企业普遍需要而单个企业无力组织和承担的共同性技术,如关键性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性研究。1.2 重大装备和汽车、摩托车的需求是机械制造业发展的巨大动力 重大技术装备的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标志着一个国家的基础实力。改革开放以来,这方面的建设项目始终不断,而且要求的水平越来越高,对国内的机械制造业形成巨大的需求。 近年来迅速发展的轿车工业和摩托车工业对于机械制造业是一个特别强大的发展动力。轿车制造对机械装备的要求是在档次上的升级,主要体现在精度、可靠性和节拍要求上,对于相应的机床、刀具、控制系统、工装、可维护性、人机管理等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 不久前全面投产的天津汽车公司的年产能力15万辆夏利轿车扩建项目,在扩建中所用的1 409台/套设备、25条生产线中国产设备1 099台/套,国产化率达78%,如按价值计则为46%。合理匹配国内外技术装备,既保证了先进的技术水平,又做到了投资省、建设快、实用性好,同时也带动了国内机械制造水平的提高。1. 适应需求,调整结构,多元化已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基本趋势1. .1 企业在产品结构调整中围绕市场转 围绕已有的市场和可预见的市场转,是近年来中国制造企业,特别是乡镇企业、民办企业以及三资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也是一大批国有企业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特长、发展优势,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 例如广东新力集团公司适应我国迅速发展塑料制品的需要,与香港震德集团合资建立了震德塑料机械厂,立足高起点发展先进的塑料机械,成为国内很有影响的塑料机械生产基地。他还适应技术发展趋势,针对市场需求,形成了以输变电设备、塑料机械、通信设备、重型专用运输车为四大支柱产品的格局。新力集团的发展正是一大批机械企业适应市场需求,产品结构向多元化发展的典型。1. .2 企业规模、生产模式和企业性质多元化 在市场机制推动下,我国机械制造业形成了企业规模有大有小、大规模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方式并存、所有制形式向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只要能适应需求、取得发展,不求表面形式,但求实质发展。除了国有、集体所有、个体、民营和三资企业外,近年来大量发展的是各种股份制,形成多种所有制的机械制造企业各显神通、合力推进产业发展的生动局面。 德力西集团经过1 年的发展,成为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经济联合体,形成以生产低压电器为主的多元化发展格局,成为国内最大的低压电器出口生产基地。1. . 加快与国外企业的合作步伐 通过引进技术、引进设备、合资合作、联合设计、联合制造,中国的机械制造业正在逐步与国际制造业接轨融合,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改革开放19年,中国大陆的制造业广泛开展与国外的合作。根据第三次全国普查资料,至1995年底,机械工业乡及乡以上三资企业达10 0 个,占全国机械工业企业数的8. 2%,产值(现价)2 542.14亿元,占21.2%;利税246.84亿元,占29.16%;职工148.67万人,占7.68%。机械工业部系统从1981~1996年,共签订利用外资项目 72个,协议金额58.4亿美元。这些项目多数在沿海、东部地区。在内地,制造业对外开放潜在优势的发挥将在世纪之交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1. .4 打破部门界限,延伸服务领域 机械制造业的力量分布在2 个部门;机械工业形成20个分行业、近 00个小行业,这些带来了很多重复和浪费,而且市场往往需要很多处在领域接合部的边缘产品、交叉产品、复合产品和多功能、一体化、多元化的产品,这些产品是无法计划的,留下了巨大的市场空档。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制造业淡化分工,破除界限,优势延伸,相互交融,不受部门分割的限制,企业加强市场预测,各自发展有需求的产品,在竞争中优胜劣汰。 将军工技术和制造能力用于民品生产,已有不少成功的范例。例如微型奥托轿车、嘉陵摩托车。1. .5 联合承包大型成套项目 承接以机械装备为核心的交钥匙工程,大型工程系统成套提供的要求。近年来围绕大型成套项目组织起来,联合承包、成套供应的交钥匙工程越来越多,这标志着中国机械制造业从过去的服务于计划管理需要的水平联系,正向着市场导向的服务于用户需求的垂直联系的方向发展。如不久前验收投产的、由国内设计制造、国产化率达到80%的攀枝花钢铁公司的1 50 mm、年产100万t的板坯连铸机,是中国重型机械总公司联合 0多个院、所、企业密切配合,并与用户紧密合作完成的。1.4 大型骨干企业是开发制造关键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的主力 事实上,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有这么多的建设事业需要机械工业来提供装备,完全依靠从国外买是不现实的,一些关键机械装备和大型成套设备,都只能由走上了改革开放之路的、善于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原有的大型骨干企业作为主力来承担。国有企业既是改革中的难点和重点,也是中国机械制造业的财富和希望。 例如,当年我国建立的三大动力集团,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已分别消化掌握了 00 MW和600 MW级火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技术,而且技术日趋成熟,质量不断提高。 00 MW机组已成为武装我国发电事业的主力机组,目前正向更多地装备600 MW以上机组的方向发展。 在核电设备方面, 00 MW核反应堆的大型压力壳和主泵的特种材料壳体由第一重型机器集团制造;600 MW核电设备所用汽轮机和发动机的关键技术则正在由哈尔滨电工集团和上海电工集团攻关。性能要求高、制造技术复杂的6 000 m沙漠石油钻机,由兰州石油化工机器厂设计、制造,并组织成套、试验和投入运行。 为发展我国的轿车工业,我国机床制造业的大型骨干企业承担了开发高要求的汽车生产装备的任务。济南第二机床集团公司为汽车工业提供了上千台大型冲压设备,装备了70多条冲压生产线,包括装备了机器人的全自动冲压生产线。1.5 乡镇企业步入提高素质的发展新阶段 目前,我国制造业产值的1/ 以上是由乡镇企业提供的,在很多发展迅速的地区,乡镇企业的份额已将近一半。经过初期的高速发展以后,近几年多数乡镇企业已经步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技术水平、管理水平迅速提高。 我国积极支持乡镇企业的发展,帮助乡镇企业提高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规模化水平,努力走上集约化、国际化的道路。例如科龙集团经过十几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冰箱和空调器生产厂家之一。科龙集团在1994年就通过了美国O.W公司验收,成为MRP-Ⅱ A级企业,并取得ISO 9000质量体系认证。科龙公司的发展历程和在管理、技术、质量、开发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一大批成功的乡镇企业发展的方向。1.6 民营科技企业在二次创业中欣欣向荣 民营科技企业在经历了初期的艰苦创业后,开始进入了全面提高水平的二次创业阶段。在全国约10万个民营科技企业中,机械和电子制造业的数量和产值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民营科技企业在机械制造业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在高新技术应用领域已经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例如,时代集团公司生产无损检测仪器和节能焊接设备,其中里氏硬度计已与国际上的老牌公司平分秋色,成为全球两大名家之一;由于公司机制灵活、重视开发,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加上重视质量,取得了ISO 9001及美国FMRC国际认证,近几年其产品进入国际知名大公司,如通用汽车、福特、波音、劳斯莱斯、日产、现代、大宇公司等。 可以说,民营科技企业已经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一些真正依靠科技创新、管理严格的公司正在逐步成为我国机械制造业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民营科技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结合的重要形式。可以说,时代集团的轨迹代表了制造业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发展和成功的道路。2 适用先进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要求 我们不但重视先进制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更重视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软环境,也就是要结合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和特点,结合实际地研究制定当前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方针、政策,规划好长远发展的方向和重点。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最鲜明的特色和要求,一是适用先进,要切实可用;二是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一个美好洁净的环境。2.1 跟踪、发展、应用——对先进制造理论的策略2.1.1 认真分析、学习消化,跟踪国际制造技术理论新动向 当今国际上对于先进制造技术的理论研究十分活跃,新学说、新理论层出不穷。这些理论是对制造技术发展规律认识的一次次深化。我们的方针是要认真跟踪理论进展,理解其本质,加深我们对客观真理的认识,跟上世界发展的潮流。我们有很多制造业专家学者对于国际上早已成熟的精简生产、准时生产、并行工程、企业重组等十分熟悉;而且正在跟踪、消化和介绍其他新思想、新技术、新理论,如敏捷制造、全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系统以及快速原型制造、虚拟制造等。2.1.2 结合国情,博采众长,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学说 在消化吸收、融会贯通国际上有用的制造技术理论的基础上,努力做到从中国制造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创新,形成有国情特征的制造理论和学说,这也是我国制造业广大专家学者和企业界正在进行的工作。例如:①同济大学张曙教授在独立制造岛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独立单元综合制造和管理系统;并正和香港理工大学李荣彬教授等合作研究分散络生产系统;②大成组技术,是着眼新世纪全球集成制造的大范围成组技术,由浙江大学顾新建和杭州汽轮机公司祁国宁提出;③高效快速重组(LAF)生产系统——西安交通大学汪应洛教授综合吸收精益生产、灵捷制造和柔性生产的精髓提出的一个独特的管理环境和生产实体的学说。2.1. 立足现实,服务企业,推广应用有实效的先进制造技术 先进制造技术的全部真谛在于应用。中国制造业要求先进制造技术理论必须落实到应用,而且这个应用的概念是广义的、深层次的?既包括立即行之有效的具体项目上的应用;也包括提高水平后扩散到众多项目的示范性项目。前者要有可见的直接经济效益,后者要有真实的社会效益和可预见的更广范围内的经济效益。 因此在对待CIMS的问题上,我们主张由国家各部门支持,集中力量突破标志技术水平的示范项目,例如分别获得美国SME大学领先奖的清华大学的CIMS研究中心和获得企业领先奖的北京第一机床厂的CIMS系统,是中国制造业向国际最高水平迈进的重要步伐。与此同时,要有一批又一批结合自身实际需要、运用CIMS的普遍哲理和软硬件技术,按不同的侧重面和总体规划分阶段推进的有直接效益的应用工程。在这方面取得明显进展的有沈阳鼓风机厂、杭州汽轮机厂、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山西经纬纺织机械厂、广东华宝空调器厂等。2.2 在适用前提下的先进——对先进制造技术的基本要求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考虑一切生产技术问题时的前提必须是适用。我国从80年代开始,消化吸收国外柔性制造系统(Pseudo-FMS),其基本特点是在确保必要的生产柔性的前提下,优化人机界面,不过分追求自动化(系统中数控机床和普通机床并存,系统的某些环节允许人工干预),尽可能建立较为完善的信息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管理的效益。这是一个典型的结合国情、实施适用先进方针的技术解决方案。从第一条由湖南大学与浦沅工程机械总厂联合研制开发的P-FMS,到最近由北京机电研究院为株洲南方航空动力机械公司设计制造的摩托车曲轴箱柔性生产线,都取得了成本低、投产快、操作方便、运行可靠、实用的效果。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已经把实用化的准柔性制造系统(P-FMS)列为发展柔性自动化技术的三个层次之一。 我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厂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在引进国外生产技术的同时,引进国外公司的管理技术,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推行现代化管理。从80年代末推行准时生产,到90年代全面推行精益生产,将精益思想从生产管理扩展到产品开发、质量控制、采购协作、营销服务、工厂组织、财务管理等各领域。到目前为止,他们推行精益生产的规模和深度,特别是其实用性,不仅在国内领先,从世界范围看也很出色。 关于CIMS的推广应用,多数也是结合实际条件,以适用为前提,急需什么就解决什么的企业应用项目。沈阳鼓风机厂针对工厂的实际条件、产品的具体特点、市场竞争的紧迫需要,使两大主导产品系列透平压缩机全部实现CAD,开发了叶轮CAPP,采用CAM技术。产品交货期由18~24个月缩短到12~14个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山西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公司的CIMS工程也是在“讲实用、求效益、上水平”的方针指引下进行总体设计规划的。通过CIMS四大分系统的集成,实现主机产品的生产制造全过程计算机管理,生产周期缩短1/ ,在制品流动资金下降50%。 在适用先进原则的指导下,我国机械制造企业的现实选择是先从CAD做起,这既能最快地取得实际效益,也为进一步按CIMS哲理建立现代化制造系统打下基础。沈阳变压器公司目前计算机出图已占图纸总量的90%以上,实现了新产品100%使用CAD仿真分析,设计周期缩短1.5~2个月。 不久前在北京举办的首届全国CAD应用工程博览会上,结合实用的具有自主版权的CAD软件取得了很大的成功。2. 节能节材,保护环境——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前提 我国实行能源节约与开发并重,把节约放在优先地位的方针。已经制定发布的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中,节煤机电产品有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和蒸汽管设备;节电机电产品有风机、泵、压缩机、制冷空调机、电机调速装置、电焊机、工业电炉、中小型电动机和电力变压器;节油机电产品有直喷式单缸柴油机、节能型多缸柴油机等。 我国还规定在开发和利用能源的同时,必须重视防止和治理污染,实行能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的方针。 机械制造业一方面是贯彻节能节材和清洁生产的重要领域,另一方面又是向各部门提供节约能源和清洁生产所需装备的部门。因此,机械工业推广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可持续发展,要求机械制造业全力贯彻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开发节能机电产品;开发环境保护技术和产品;我国已由1997年4月1日起实施等同采用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的中国国家标准GB/T24000环境管理体系及环境审核系列标准。 我国生产数量很大的单缸195柴油机,年产量在 00万台左右。上海内燃机研究所帮助主要生产厂家常州柴油机厂研究改进该型柴油机的排放性能,采用了同时考虑排放净化和降低噪声两项功能的净化消声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为减少燃煤产生的有害物排放,中国制造业一直把燃烧的研究放在特别重要的位置,特别重视燃煤电站各种先进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包括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CFBC)、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技术(IGCC)等。我国还在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会(GEF)的资助下,大力实施提高工业锅炉燃烧效率的重大项目,以及余热锅炉的应用。 此外,家电产品正在加快走向“绿色化”,家电企业竞相推出“绿色冰箱”、“绿色空调器”、确保完全燃烧的燃气热水器、无污染食品加工机、各种安全电器等。 机械制造业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一个重要要求是减少自身的污染排放,提高自身保护环境的水平。其中铸锻焊等热加工生产是机械制造业开发推广“绿色”制造技术的重点。兰州石油化工机械制造厂铸钢车间,由于开发应用了侧吸式电弧炼钢炉消烟除尘装置,实现了无烟炼钢,达到国际水平,并已在国内15家企业的42台炼钢电炉上推广使用。 成都工具研究所开发的QPQ盐浴复合处理技术,可用于各种金属零件和工模具的耐磨、耐蚀、耐疲劳表面处理,其无公害水平优于国际上最知名的公司。2.4 传统制造工艺的现代化和零部件技术的高级化——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 先进制造技术和传统制造技术是相对的、互相联系和不可分割的。运用先进制造技术促使传统制造技术的发展升级,是使我国制造业取得质的提高的途径;用高新技术使传统制造工艺和零部件技术走向高级化,既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内容,也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本身的基础。 从1995年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机械工业部技术发展基金会为配合三峡工程的需要,根据专家的建议,将“长江三峡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基础性研究”列为联合资助的重大项目,对水轮机叶片毛坯的焊接、模压和铸造工艺的研究项目都是由对这些领域具有研究基础的企业、研究所、大学的专业人才承担的。这说明先进制造技术既植根于传统制造技术,又提高着传统制造技术。 中国机械制造业近年来不断将经过试验证明有效的成熟技术列入机械工业、汽车工业适用先进技术推广指南。在取得良好推广效果的实用技术中,有楔横轧技术、树脂砂铸造技术、耐高温覆膜砂技术、可控气氛和真空热处理技术、齿轮精锻技术等。 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必先发展数控技术,应先开发普及型和经济型数控系统。中国机械制造业充分利用国际最新成果,重点开发数控系统工程化技术,同时开发开放式体系结构的新一代数控系统,提高数控系统的水平和可靠性。通过中华Ⅰ型、航天Ⅰ型、华中Ⅰ型、蓝天Ⅰ型等数控系统的攻关,国产数控系统正处在经历市场检验,即将形成若干骨干组成主体的高速成长期的前夕。 先进技术、尖端技术离不开基础元器件和零部件。洛阳轴承研究所为动量轮、陀螺仪研制的高精密、自润滑、低摩擦力矩陶瓷球轴承,满足和保证了我国历年来各种卫星的成功发射。 我国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桂林电器科学研究所设计制造的精密多工位级进模已能满足汽车、电子、电器工业冲压复杂精密零件的需要。2.5 加速成果产业化和推广应用新技术——发展先进制造技术的途径 发展先进制造技术,必须贯彻科技与经济结合,使科技成果尽快实现产业化,使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国机械行业科研机构经过十多年的科技体制改革,调整机构,分流人员,面向市场,结合生产搞研究、搞设计、带着成果下企业,建立专门生产基地或领办科技型企业,使先进制造技术从科研开发很快发展到生产应用。 我国从70年代起就开始了谐波传动的科研工作,取得了不亚于发达国家的研究成果,但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近几年,才使成果转化工作取得巨大进展,产品开始较大数量地应用到国内各部门,如无锡机床厂将精密谐波传动组件装在轴承磨床上提高了磨削轴承套圈的精度和光洁度。谐波传动也应用于大亚湾核电站、炼石油用加热炉、加工中心换刀机构、工业机器人、舞台灯光控制系统、天线传动机构等。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利用多年来在喷涂技术方面的特长,发挥多专业综合性的优势,为广州五羊本田摩托有限公司设计建造摩托车油漆涂装生产线,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北京起重运输机械研究所利用自身的技术优势,与有关单位合作开发、设计制造大型客运索道。至1996年6月止,国内已有的150条客运索道中,国内设计供应的达122条,目前正在研制开发更高水平的脱挂吊厢式索道。 上海电缆研究所利用多年从事电缆研究的优势,开发了大节距扭绞型钢索,作为大型钢索桥梁的受力构件,并且设计制造了相应的装备,建立了生产车间和工厂,使产品得以应用于大型桥梁建造和场馆建设。 我国近年来建立的一批生产力促进中心,在服务于中小企业、推广应用成熟的适用先进技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机械制造业面向新世纪的思考 .1 把握时代机遇,适应信息社会潮流,促使我国机械制造业升级 当今的世界经济是一个国际化、信息化的全球经济,每一个国家、每一个行业都处在充满变化、充满机遇的挑战性格局中,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同样处在一个重要的转折关头:或者保守犹豫,失去机遇;或者把握机遇,吸引资金,获取技术,与国际经济融合,跟上信息化趋势,扬长避短,在国际市场上互通有无,有重点地突破,使中国的机械制造业再度辉煌。 香港的回归,为中国机械制造业壮大了力量,提供了更加迅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港澳台与祖国大陆的机械制造业在互相合作、优势互补方面存在着不可估量的发展潜力。大陆的巨大市场和装备能力、各项建设事业的庞大需求、巨大的人力资源和人才潜力、相对丰富的能源和资源,和港澳台在经营策略、市场营销、生产管理、融资渠道、国际信息、人才培训、技术服务方面的优势和经验相结合,将是世界上机械制造业领域一个极有竞争力的优势组合。 .2 集中力量组织战役,重点突破三大薄弱环节 我国机械制造业的三个薄弱环节是产品质量、组织结构和开发能力需要在一个时期内集中力量、组织战役、全力突破。 对于从长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模式转换的中国机械制造业来说,质量问题更有其时代的特殊性:在新老企业并存、多种所有制并存、新企业大量崛起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也就是会形成一定时期内产品质量良莠并存、质量管理时好时坏的现象。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逐渐形成、新兴企业的成熟升级、宏观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国际性接轨,总体上质量状况正在逐步好转。重大装备等国家任务性机械产品的质量,正在完成由于技术要求提高而带来的质量和可靠性升级的过程。另一方面,消费类机械产品,如家用风扇、冰箱、空调器等行业,经过市场竞争的洗礼,许多产品已经完全可以和国际上的同类产品平起平坐,并有相对的成本优势,象海尔冰箱、容声冰箱、春兰空调等已经成为国际上的名牌。 即使这样,不断提高质量,特别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核心的适用性质量、以质量和服务为重点的Q、S、T、C四要素综合质量,仍是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必须给以极大注意的问题。 中国机械制造业的又一薄弱环节是长期形成的结构不合理,生产制造企业过于分散,能源和资源利用不充分,规模经济效益得不到发挥,管理难度增加,市场运作复杂。如何在各行各业形成一批强大的具有综合实力的企业集团,以及相应的专业化水平很高的配套企业、协作企业,在企业内部结构上,从忽视研究开发和市场营销的“橄榄型”向与其相反的“哑铃型”转变,是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机械制造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 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重要薄弱环节是自主开发能力差,在企业中普遍缺乏开发新技术、新产品的创新能力,多数产品仍处在模仿、消化、改进型设计阶段,做不到在原理上有突破、设计上有创新、造型上有新意,或者在制造上有重大的革新,这制约着中国机械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目前开始推进的企业创新工程、建立企业技术中心计划、企业推广应用CAD技术工程等正在为提高企业开发能力积累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 坚持需求导向,全方位、多层次满足不断发展中的多样化市场需求 对于中国机械制造业来说,最不可忽视、最有决定性意义的优势在于有一个相当持续的市场需求,一个极大的为建设国家和提高人民生活所服务的市场需求。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预测的年增长率在8%以上,正是中国机械制造业发展的最有利的外部环境。 经济建设的需要——能源建设(如火力发电、三峡建设、核发电、风力发电……);交通(如准高速列车、公路建设、内河航运……);原材料(如连铸连轧设备、钻采设备、化工设备…);城市建设(高层建筑机器设备、城市轻轨交通、商场设备、公共设施建造装备……); 农业发展的需要——收获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节水农业设施、各种现代化农业机械……;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将会不断产生新的热点和增长点,如经济型轿车、电动自行车、医疗保健器械、住房装修用具……; 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需要——军需用品、尖端技术装备、科研仪器……; 国际贸易的需要——传统出口产品上水平、成套装备、高新技术产品、合作生产产品……;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三废处理设备、节能节材机电产品、材料回收再利用设备、江湖治理机械……。 .4 加大国际合作力度,提高合作水平 19年来的改革开放给中国机械制造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今后的发展更需要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同时要提高合作的水平,从以数量为主的合作逐步转向以质量为主的深层次合作。 中国的建设需要国际机械产品,需要他们与中国机械制造企业互利合作、转让先进技术,合作开发、合作设计、合作制造,也需要他们为合作项目引来资金、导入先进管理技术。 面向21世纪的国际合作,我们要更重视合作中的技术含量,而且要从笼统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初级阶段提高到有目的的综合技术经济合作的阶段。中国机械制造业要进入全球市场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离不开建立在长期的互惠互利基础上的广泛的国际合作。 .5 跟踪前沿,充实基础,为持续发展积累后劲 机械制造业不断发展的关键在于不断研究开发和创新,不断打基础、上水平、不断积累发展的后劲。 机械工业、汽车工业“九五”科技发展规划确定了20个专项和50项关键技术。这50项技术分别属于5个大类:①国民经济重大工程所需成套技术装备的关键技术,包括超临界火力发电、IGCC、超高压直流输变电、增压流化床联合循环、三峡水力发电、城市轨道交通、连铸连轧、大型港口装卸、大型露天矿开采运输、沙漠石油勘探开发、天然气采输处理、大型化肥乙烯生产、液压、密封、轴承、模具等基础件关键技术。②汽车产品规模生产关键技术及装备,包括车身设计、电子控制、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核心制造装备等关键技术。③先进制造技术,包括现代设计、可靠性、超精密加工、精密成形、激光加工、表面功能覆层、综合自动化、现代化系统管理等关键技术。④综合自动化技术和工程,包括传感器、自动测试、电力电子、数控系统、工业过程自动化、工业机器人等关键技术。⑤环境保护与现代农业工程与装备,包括烟气脱硫脱硝、工业污水处理、城市污水处理、降低汽车尾气污染、生态农业、节能节材等关键技术。 为提高汽车设计的自主开发能力,在 工业大学汽车动态模拟实验室建立了一套汽车模拟开发系统,可以作到真实的人车操作界面,试验工况重复可控,可任意嵌入实物和极限工况无风险试验,用于车辆的主动安全性能设计、控制系统的开发和道路安全性能验证等。 北京机床研究所多年来从事精密及超精密加工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在研究开发超精密气浮轴承、导轨和超精密测试技术的基础上,研制出超精密机床,制造出各种精密的平面、球面、多面体和抛物面反射镜,其面形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满足宇航、激光、电子等工业的特殊要求。 北京机电研究所研究开发金属超塑成形技术、精密塑性成形技术,采用超塑成形做出常规塑性加工方法无法制造的复杂零件,例如钛合金球形高压气瓶,壁厚分布均匀,表面质量良好,已成功地用于航天器上。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及其分会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咨询论证、审议评估、技术培训、举办展览等活动,在促进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扩散和跨学科基础性研究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材料工程科学部把支持机械制造领域的基础性研究列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对提高机械工程科学水平起着重要的作用。 .6 把机械行业的振兴建立在普遍提高各层次人才素质的基础上 归根结底,一切事业的成败取决于人,取决于各领域、各层次人才的素质。从根本上说,我国机械制造业当前的突出薄弱环节在人员素质,而今后得以振兴的希望和可开发的潜在优势也正是在人。加强各层次人才的培训,普遍提高其素质,包括人才个体的才能和集成的群体素质,应是世纪之交的中国机械制造业必须放在首位予以重视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无论是各级政府,还是企业、学校、院所、以及学会、协会,都是应该和可以大有作为的。 21世纪是发展的世纪、变革的世纪,一切处于上升中的事物都将在新世纪中得到更好的发展。制造业将永远为人类带来新的享受和满足。这样的产业是永远不会衰落的,它只会在不断创造和吸取新技术的过程中更加完善、更加具有为人类完美服务的高超能力。对于中国机械制造业的跨世纪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前景将会越来越美好。 以持续发展和多元化格局为特征的中国机械制造业,将和国际同行携手共进,为21世纪的中国和全人类造出更多更美妙的机械。(来源:中华机械)
怎样解决糖尿病胃轻瘫消化不好四磨汤增加大肠蠕动
嗳气不消化吃四磨汤
-
清华大学!郓城1名许多学生通过
近日 初等教育部天空高考信息公开平台 公布了 2022年的学校专项开发计划 主...
2024-12-26
-
为了封控期间的团购,“团团长”、业主和志愿者吵起来了!还闹上了法庭
新民晚报传讯(美联社 杨程 美联社 孙云)因为非典型肺炎封控之前电子商务...
2024-12-26
-
美股短线跳水 三大股指剩余转跌
美股短线蹦床 三大期权才将转滑落 【美股短线蹦床 三大期权才将转滑落】...
2024-12-26
-
索尼爱立信 G11 通过 FCC 认证,配备 5000 万像素后置摄像头
IT之家 5 月 22 日消息,去年 2 月,爆料者 @Roland Quandt 放出了索尼爱立信 G11 和...
2024-12-26
-
少女时代崔秀英,奢华肩线,笔直锁骨,时尚又不失可爱的酒店拍摄
精彩内容回顾 1、 2022年韩张怡宁东亚点击量前十名,动态选举专贴! 2、 20...
2024-12-26
-
2022年北京中考成绩公布,下周一起填报志愿者
2022年年级升学水平笔试佳绩键入系统对昨天开通,各区最高分段数目统计学...
2024-12-26